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骨伤二科>> 相关文章 >>正文

相关文章

针刀与局部注射疗法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117例疗效观察

字号:+-14

  【摘要】目的:比较针刀疗法与局部注射疗法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跟骨骨刺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82例及对照局部注射疗法组35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6%,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组为77.14%,针刀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局部注射疗法治疗组(P<0.o1)。结论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的疗效优于局部注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跟骨骨刺综合征;针刀

  跟骨骨刺综合征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足部长期负重或长时间站立而诱发,临床以4O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严重影响病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在门诊,因足跟痛为主诉的患者中,2/3以上与跟骨骨刺综合征有密切关系,以往采用药物口服、中药外洗、理疗等治疗,效果不尽满意。西医运用手术疗法切除骨刺,影像学表现得到改善,但是临床症状仍不能根治。我科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运用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82例,并与单纯封闭治疗30例做对照,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7例,男51例,女56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2岁,平均47岁。最长8年1个月,最短12天。X线摄片均确诊为跟骨骨刺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对照组3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具有齐同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筋伤学》第1版跟骨骨刺综合征诊断标准。 1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针刀治疗组: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患肢踝关节前缘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垫稳,在压痛最明显处,即骨刺的尖端部位(结合X线片),用标记笔确定位置,常规消毒铺巾,针刀口线和足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底的后平面呈60。角进针,刀深度达骨刺尖部,作纵行切开剥离,自觉手下有松动落空感,即可出刀,术后无菌纱布包扎,盖好切口。

  1.3.2对照组:局部注射治疗组:患者体位及消毒同上,取曲安耐得10mg+2%利多卡因2.5ml+甲钴胺注射液1mg在局部压痛点缓慢注入,间隔7天一次,可连续治疗3次。

  1.4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恢复,行走自如,半年内未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功能基本恢复,行走基本正常,半年内未复发;

  好转: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但仍行走不便,1个月内症状未加重;

  无效:经过治疗3次以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结果

  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6%,局部注射治疗组为77.14%。针刀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局部封闭治疗组(P<0.01)。详见表1。

表1针刀治疗组与局部注射治疗组疗效对比结果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82

43

26

11

2

97.56%

对照组

35

12

10

8

5

77.14%

注:与对照组比较.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跟骨骨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足底、跖腱膜的异常紧张引起的,跖腱膜跟骨内侧结节附着处由于持续性的牵拉损伤而发生慢性纤维组织炎症,之后形成骨刺,被包裹在跖腱膜的起点内。因此,治疗上必须解决跟骨增生形成骨刺和跖长韧带、跖腱膜粘连挛缩的病理生理改变。而针刀治疗术正是根据上述病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入病变部位,对粘连组织进行切割、剥离、松解,解除高张力性持续牵引状态,恢复生物力学的平衡状态。

  针刀治疗术治疗跟骨痛症的机制还在于它能将局部粘连的肌腱、筋膜及滑囊进行切开、松解,以消除肌、筋膜紧张痉挛,降低局部软组织的张力;此外,小针刀微创松解术操作过程中人为造成局部出血或充血,可能反而改善局部血供,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炎症吸收的作用。同时,在针刀治疗前辅以镇痛液,一是起局麻作用,避免治疗过程中疼痛;同时阻断疼痛刺激的恶性循环,能解除疼痛引起的肌肉、血管痉挛。曲安奈德抗免疫、抑制炎症渗出,可促使局部的炎症、水肿消退,同时具有防止术后局部粘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