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增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于增瑞事迹

于增瑞事迹

字号: + - 14

  于增瑞老师1940年10月出生于北京市平谷县平谷镇东鹿角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童年时恰逢赶上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从小就饱尝了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苦楚,所见所感促使他立志从医,1961年7于北京平谷中学高中毕业后,同年9月考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开启了为期六年的中医求学之路。在校园的六年,被中医浓厚的中医学术氛围熏陶,他如饥似渴地背诵中医的四大经典,课余时间前往图书馆博览群书。刘渡舟教授讲《伤寒论》,董建华教授讲《温病学》,王绵之教授讲《方剂学》,颜正华教授讲《中药学》,印会河教授、焦树德教授讲《中医内科学》,许润三讲《妇科学》,任应秋讲《各家学说》,刘弼臣讲《儿科学》……这些中医大家的口传心授对日后于老的学术思想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些中医大家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感染着于增瑞老师,加上之后的人生砺练,铸就了于老高尚的医德和普救疾苦的情怀。

  本科毕业后响应毛主席“要把医疗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于老毅然踏上了奔赴青海的列车。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卫生院一待就是8年。在青海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潜心刻苦学习,无书无参考资料,他就在青油灯下,在煤火炉旁,手抄整本的《傅青主男女科》和1966年以前出版的中医文摘。为寻求特效秘方,他曾多次拜访过民间游医。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深入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治疗疑难病症的成功经验。跨上骏马,背上药箱,飞舞扬鞭,奔向病家……是当时于老每天的基本工作,饿了啃一口青稞饼,寒冷难忍就喝一口青稞酒,原本不会饮酒的于老,在那段时间里被迫养成了饮酒的习惯。每每谈及当年往事,于老总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的豪情。那里经济条件落后,缺医少药,再加上少数民族游牧的特点(卫生条件、保健意识较差),不孕症成为当地妇女常见病之一,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尝试治疗不孕症的念头犹如一粒种子,在其心中埋下,开始生根发芽。后来一次偶然事件让于老彻底跟不孕症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次下乡时,田间碰见一位农民用麦秸把泥土烧焦成块,于老对这种做法很是不解,便上前询问究竟。老农答曰:“曼巴,你不懂,这边的泥土太冷了,如果不烧一烧,来年就长不了麦子。”,此刻他恍然大悟,人同自然一样,土地冷了长不了庄稼,妇女宫寒同样无法怀孕。这不就是《傅青主女科》中的良言:“夫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生鱼龙,今胞宫既寒,何能受孕。”女性不孕症尽管病因多多,其根本是肾虚宫寒而不能摄精受孕。正如《圣济总录》曰:“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故治疗肾虚宫寒型女性不孕,应从肾入手,暖宫散寒,调补冲任督脉为治。于老由此创立“暖宫助孕汤”治疗此型患者,使许多不孕症女性抱上了娃娃。8年高原行医,经他诊治的各族患者数以万计,数以千计的疑难杂症患者在他手上得到了救治。

  1975年12月于老回到平谷县医院工作。被分配至药房,担任抓药、煎药的工作。他利用这样的机会,开启了“尝百草”的学习,把每一味中药的药性、药味、功用烂熟于心,反复琢磨,还练就了鉴别药材的能力。细心给每一位患者煎药,亲自把煎好的药送到患者的床头,讲解服药方法,注意事项。他认真扎实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于1975年被调至中医科工作,1982年担任平谷区医院中医科主任。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末期。经历了“文革”的摧残,平谷当地的中医行业很不景气,许多老中医遭到迫害,而年轻人才又补充不上来,中医事业面临着人才短缺、后继乏人的困境。看到这种青黄不接的状况,于老十分着急,于是主动请缨,向卫生局领导提出加强中医人才培养的建议。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很快就做出决定,由其负责,先后多次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中医培训,讲授《中医基础》、《伤寒论》等,极大提高了青年中医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于增瑞老师从1983年开始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青年妇女结婚后多年不生育,男方便认为问题出在女方身上。然而,先生在治疗中经常发现,有些女同志根本就没有妇科病和生理缺陷,或即使有妇科病,治愈后仍难怀孕,可见问题出在男方身上。在当时,男性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关于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在我国中医古籍中虽多有著述,但较散乱,缺乏系统性论述和科学诊断。于是从这年开始,先生把主要精力逐渐转移到“男性不育症”的学科领域上。他一方面精读《傅青主男科》、《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万氏家传广嗣纪要》等中医古籍,寻求历代先贤治疗男性不育经验;另一方面,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根据诊断所得的证候,结合各项检查的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和辨证治疗。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他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了本地区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和病机,总结出了“精子异常药方”、“不液化药方”、“不射精药方”和“阳痿药方”验于临床,其效显著。他发现,除“肾气虚衰”、“精气清冷”是造成本地区男性青年不育的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食用棉籽油也能影响男性青年不育。因为棉籽中含有醋酸棉酚,而棉酚则是抗生育的有效成分。1986年12月8日,《北京日报》以“勇攻男症”为题,报道了于增瑞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消息。一时间,于增瑞名声鹊起。我国除西藏外,东到山东,西到青海,南到广东,北到黑龙江,包括港澳台在内,先后有数千名男、女不孕症患者慕名而至,来医院或来信找他求医。

  1986年,由于于老的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平谷区中医医院院长。他常常为谋求中医的发展殚精竭虑,成立图书馆,建立西学中班,邀请名家授课,组织研讨会……一桩桩一件件都凝聚着于老培育杏林的桂心远志。

  1997年,于老从领导工作岗位退下后,仍像过去一样,坚持每周一、三、五出门诊,风雨无阻,节假日也不例外。每天早上7点就到医院应诊,经常中午12点多了还在门诊忙碌,前来就诊者络绎不绝。于老在从事忙碌的医疗工作的同时,倾注心血培养新人,无私的将自己从医50载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医护人员。许多医护人员在他的精心培养下,挑起了平谷中医事业的大梁,成为平谷区中医学界的骨干力量。2015年建立了于增瑞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后又担任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指导老师,培养继承人,传承岐黄。2017年于增瑞老师先后被评为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全国最美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于增瑞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虽年近耄耋,于老仍一直坚守临床一线,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最美中医!